根据传统的“称骨算命”方法,测算骨重需要结合个人的农历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辰,每个时间单位对应不同的“骨重”(以“两”和“钱”为单位,1两=10钱),最终将四部分重量相加,得出总骨重。以下是具体步骤:
一、确认农历出生时间
需准确知道自己的农历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辰(时辰需精确到两小时一个时段,如子时23:001:00)。
二、查询称骨对照表
1. 年份骨重
根据农历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(如甲子年、乙丑年等)查询对应骨重。现代可简化直接用公历年份对应(需转换为农历年份)。
示例部分年份对照:
甲子年(1984、2044):1.2两
乙丑年(1985、2045):0.9两
2023年(癸卯年):0.8两
2. 月份骨重
农历月份以节气为分界(如立春为正月始),需注意闰月按前一个月算。
示例:正月(寅月):0.6两
二月(卯月):0.7两
十二月(丑月):0.5两
3. 日期骨重
按农历日期直接查询,不同版本可能略有差异。
示例:初一:0.5两
十五:1.0两
三十:0.6两
4. 时辰骨重
时辰分12个时段,每个时段2小时。
示例:子时(23:001:00):1.6两
午时(11:0013:00):1.0两
三、计算总骨重
将年、月、日、时辰的骨重相加,得到总重量(单位为“两”和“钱”)。
举例:某人农历1984年(甲子年)正月(寅月)初一日子时出生:
年:1.2两
月:0.6两
日:0.5两
时:1.6两
总骨重 = 1.2 + 0.6 + 0.5 + 1.6 = 3.9两(3两9钱)
四、解读骨重
根据总骨重查询命理批注(不同版本可能表述不同)。
常见批注示例:
2.1两:一生劳碌,贫苦之命。
3.9两:早年辛苦,中年后渐入佳境。
5.2两:福禄双全,贵人相助。
1. 称骨算命版本较多,不同流派对照表可能不同,建议参考权威古籍(如《袁天罡称骨歌》)。
2. 现代农历转换可通过工具查询(如“老黄历”网站)。
3. 此方法仅为传统民俗娱乐,命运复杂,勿过度依赖。
如需具体年份/日期的骨重对照表,可提供出生时间进一步查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