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八字易学

民国时期的八字命理学派主要分为哪几大流派

作者:杨禾易    时间:2025-07-23


民国时期的八字命理学派主要受到传统子平术的影响,但在传承和理论发展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。以下是当时较为突出的几大流派:

1. 传统子平派(正统派)

特点:严格遵循《渊海子平》《三命通会》等古籍理论,注重格局、用神与五行生克的传统推命方法。

代表人物:袁树珊、徐乐吾(早期著作多属此派)。

核心理论:以日主强弱、十神配合、格局成败(如正官格、七杀格)为主,强调命局的整体平衡。

2. 新派(革新派/实战派)

特点:简化传统理论,加入实战经验,更注重短期应事和现实断法,提出“用神速断”“五行生克直断”等方法。

代表人物:韦千里(《千里命稿》)、林庚白(《人鉴·命理存验》)。

差异:与传统派相比,新派更侧重“活用”而非拘泥古籍,例如韦千里提出“调候用神优先”等简化规则。

3. 江湖派(实务派)

特点:融合命理与民间术数(如六爻、面相),强调“铁口直断”的实战技巧,注重性格、六亲、灾厄等具体事项的推断。

代表人物:江湖术士(多无著作流传,口传心授为主)。

方法:常结合“神煞”(如桃花、亡神)、“流年赶”等速断法,口诀和秘本较多。

4. 书房派(学术派)

特点:偏重理论研究和古籍整理,对命理历史、典籍考据有深入贡献,但实战断命较少。

代表人物:徐乐吾(后期注释《子平真诠》《滴天髓》)、方重审。

贡献:系统校勘古籍,试图调和传统理论与新派观点。

5. 星命结合派

特点:将八字与西方占星术或七政四余(中国传统星命学)结合,形成跨体系命理分析。

代表人物:部分民间术士及受西学影响的命理家(如民国初期的一些通才学者)。

背景:受中西文化交汇影响,此派在沿海开放城市较流行。

补充说明:

流派界限模糊:民国时期命理学家常兼收并蓄,如徐乐吾早期属传统派,后期转向书房派;韦千里虽属新派,但理论基础仍源自子平。

社会影响:新派和江湖派因实用性强,更受大众欢迎;书房派则对后世学术研究影响深远。

若需进一步了解某流派的具体理论或代表人物,可深入探讨。

Ξ 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