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两干不杂格”是《三命通会》中记载的一种特殊命理格局,主要基于四柱天干的排列组合而成。以下是关于此格局的详细解析:
定义与构成
1. 核心特征
指四柱天干中仅出现两种天干,且这两种天干在年、月、日、时四柱上间隔排列,互不混杂。例如:
甲年、丙月、甲日、丙时(甲丙两干交替出现)。
或乙年、丁月、乙日、丁时(乙丁两干交替)。
2. 纯浊之分
纯格:两干排列有序,如“甲丙甲丙”或“乙丁乙丁”,主贵。
浊格:两干虽不杂但顺序混乱,如“甲甲丙丙”或“乙乙丁丁”,福力减弱。
《三命通会》的解析要点
1. 贵气象征
书中认为此格局象征“阴阳有序、清纯不杂”,若配合得宜(如地支无冲克、五行流通),命主多显贵气,易得功名或富贵。
2. 五行配合
两干需相生或相成(如甲丙为木火相生),忌相克(如甲庚金木相战)。
地支宜藏财官印等吉神,或形成三合、六合等吉局。
3. 变格与破格
若地支刑冲或两干属性相克(如乙辛金木相战),则格局破败,反主贫贱。
大运流年再逢混杂之干(如原局甲丙,大运遇乙丁),也可能破坏格局。
案例一:甲子(年)、丙寅(月)、甲午(日)、丙寅(时)。
天干仅甲丙交替,地支寅午合火生土,木火通明,主文章显达。
案例二:乙亥(年)、丁卯(月)、乙巳(日)、丁亥(时)。
天干乙丁交替,地支亥卯合木,火得木生,主聪明贵显。
注意事项此格局需结合整体命局判断,不可仅凭天干定论。
古书中的格局多反映特定时代背景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现代命理辩证分析。
若需具体命例分析,可提供四柱进一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