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子纳音五行是中国古代干支历法中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,将60个干支组合(甲子至癸亥)与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及象意结合,形成30种纳音五行。其规律和推算方法如下:
一、基本规律
1. 五行分配
每两组干支(共4个字)对应一个纳音五行,60干支共30种纳音,五行各占6种(如金有6类:海中金、剑锋金等)。
2. 阴阳交替
干支按天干(阳干、阴干)和地支(阳支、阴支)搭配,纳音五行也遵循阴阳交替的规律。
3. 象意来源
纳音名称多取自然或人文意象(如“海中金”“炉中火”),反映五行在特定环境中的状态。
二、推算方法
方法1:数字对应法
1. 天干、地支对应的数字
天干:甲1、乙2、丙3、丁4、戊5、己6、庚7、辛8、壬9、癸10。
地支:子1、丑2、寅3、卯4、辰5、巳6、午7、未8、申9、酉10、戌11、亥12。
2. 计算公式
对某一干支(如甲子),计算天干数 + 地支数,若和≤5,加5后再匹配五行。
总和 mod 5(取余数):1木、2金、3水、4火、5土。
示例:
甲子(1+1=2)→ 2属金 → 海中金(需结合干支序进一步细分)。
方法2:五行相生推演
纳音五行按“金→水→木→火→土”顺序循环,每两组干支对应一种五行,如:
甲子、乙丑:海中金(金)
丙寅、丁卯:炉中火(火)
戊辰、己巳:大林木(木)
…依此类推。
方法3:口诀记忆
传统口诀如:
“甲子乙丑海中金,丙寅丁卯炉中火…”
完整口诀可查阅《三命通会》等古籍。
三、60甲子纳音表(部分示例)
| 干支 | 纳音五行 | 干支 | 纳音五行 |
|||||| 甲子乙丑 | 海中金 | 丙寅丁卯 | 炉中火 |
| 戊辰己巳 | 大林木 | 庚午辛未 | 路旁土 |
| 壬申癸酉 | 剑锋金 | 甲戌乙亥 | 山头火 |
| … | … | … | … |
四、注意事项
1. 特殊规则:部分纳音需结合地支藏干或节气修正(如“涧下水”需子、丑水旺)。
2. 历法差异:纳音以干支历(非公历)为准,年柱需以立春为界。
3. 应用场景:主要用于命理分析(如八字、五行缺补),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。
如需完整60甲子纳音表或具体应用案例,可进一步补充说明。